close
美新研究驗證“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”(組圖)
2010年08月26日 09:48 《中國青年報》


美新研究驗證“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”(資料圖)

人們常說:“三歲看大,七歲看老”。這句話並非毫無根據。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,人的性格在童年時期的早期就能形成,從六七歲孩子身上可以預測出他成年後的一些行為。研究報告由即將出版的美國《社會心理學和人的性格科學》季刊發表。

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裏弗賽德分校、俄勒岡大學和俄勒岡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共同開展這項研究。他們首先找來20世紀60年代對夏威夷州約2400名不同 種族的一至六年級小學生的一份調查。調查中,這些孩子的老師依照學生日常表現,以打分方式作出性格方面的評價。40年後,研究人員找到其中144人進行深 入調查,並給研究對象接受調查時的情況錄影。

研究人員主要對比4項性格特徵:是否健談,又稱語言流利度;適應性,即能否很好適應新情況;是否易衝動、感情用事;自我貶低程度,主要看是否弱化自身的重要特質。


美新研究驗證“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”(資料圖)

通過對比,研究人員發現,那些當年被認為健談的孩子,中年時善於動腦,講話流利,總是試圖控制局面並表現出高度智慧;而當年被老師認為不健談的孩子,中年時多表現為缺少主見,遇挫折容易放棄,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。

當年被認為適應性強的孩子,成年後多表現出樂觀開朗,善於動腦,講話流利;適應性打分低的孩子,成年後態度消極,缺少主見,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。

當年被認為易衝動的孩子,成年後傾向於大聲說話,興趣廣泛,健談;不易衝動的孩子,成年後多表現得膽小害羞,與人保持一定距離,缺乏安全感。


美新研究驗證“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”(資料圖)

當年被認為自我貶低度高的孩子,成年後易內疚,喜歡尋求安慰,愛講自己的消極面,愛表達不安全感;自我貶低程度低的孩子,成年後傾向於愛大聲說話,善於動腦,表現出優越感。

研究報告主要作者、加州大學裏弗賽德分校博士生克裏斯托弗·內夫說,研究結論令人吃驚。“我們仍可辨認為同一個人,”他說,“這正好說明瞭了解性格的重要性,因為它可以跨越時間和環境,追隨你一生。”

先前研究顯示,雖然人的性格可以改變,但這並不容易。內夫說:“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仍對人的行為構成影響,但我們必須承認未來行為中性格所起的作用。”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魚喵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